网站首页
书店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图书
艺术理论
造型艺术
设计艺术
艺术大师
数媒艺术
收藏鉴赏
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
作 者:
作者: [英]罗伊·阿斯科特 译者:袁小潆
出 版 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1
I S B N :
9787515503516
开 本:
22.8 x 17.2 x 2.4 cm
页 数:
335页
装 帧:
平装
纸 张:
进口胶版纸
定 价:
48元
阿 特 价:
40元
内容介绍
编辑介绍
读者评论
罗伊•阿斯科特,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媒体艺术博士研究联盟主席,英国媒体艺术先锋,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艺术家、教育家和理论家的多重身份活跃于新媒体艺术领域,他创造性地将控制论、远程通信引入多媒体艺术创作之中,对英国乃至欧洲的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他发表过上百篇关于新媒体艺术的文章,本书收录了他40多年来发表的31篇代表性学术论文。 袁小潆,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外交学院法语系(北京),1999年赴法国巴黎第三大学进修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旅居法国,在古艺术品领域工作。2004年始从事数字艺术与建筑、舞台、音乐等跨界项目独立策划。2010年10月加入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媒体艺术研究联盟,主修艺术与科学博士学位,并继续此领域的项目策划工作。目录第一章 交互的产生1964—1985 •改变的结构(1964) 2 •行为与未来(1968) 14 •艺术和远程通信:走向意识网络(1984) 17 •关于互联网和马刺(1985) 37 第二章 游走的意识1990 —1999 •远程拥抱中有爱吗?(1990) 48 •心灵之城(1992) 62 •回归自然II(1993) 64 •从表象到出现:暗光纤,装在盒子里的猫和生物控制系统(1993) 77 •赛博知觉建筑(1994) 85 •技术智力美学,后生物时代的100 个术语和含义(1997) 94 •艺术的技术智力维度(1997) 105 •编织巫术之网:生物远程通信领域的艺术(1997) 117 •技术心智戏剧:人工生命戏剧艺术中的表演与法令(1998) 123 •双重观看:艺术与卓越的技术(1999) 129 第三章 后生物文化2000—2009 •湿性情境(2000) 138 •意识之桥:21 世纪的艺术、媒体和精神(2000) 154 •游走在网络的边缘:生物媒体和技术智力模式(2001) 164 •思想解放:艺术、技术与意识(2002) 173 •艺术与设计博物馆中的交互式学习(2002) 185 •生物光子流:在虚拟现实与植物现实间搭建桥梁(2003) 196 •想到了柏格森:《时间的肌理》(2003) 208 •艺术的轨道:湿媒体与意识技术(2004) 222 •融合的现实:艺术 、过程及可能性(2005) 237 •技术智力世界中的融合现实(2005) 256 •像素与微粒:融合的轨迹(2006) 271 •融合的艺术与知觉的技术(2007) 287 •自我的混淆:生于多变的现实(2008) 291 •恐怖之地:迈向心灵极端的步伐(2009) 298 第四章 衍生中的自我2010—2011 •2010 年10 月奥尔堡大学荣誉教授讲座:从控制论到融合论,我的过程与目的(2010) 308 •井底尽头的光芒:融合性推测(2010) 317 •多重自我的演变:身份、流动及转化(2011) 326 后记 •致我的中国读者 334
编者序:携未来而生的历史缔造者 2003年,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国艺术史学家爱德华•尚肯(Edward A. Shanken)为英国媒体艺术先锋罗伊•阿斯科特编著的首本个人论文集《远程拥抱:艺术、技术和意识的幻想理论》。书中收录了这位享誉国际媒体艺术领域并身兼艺术家、教育者和理论研究者多重身份的先锋人物近40 年间发表的28 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多年之后,我有幸作为罗伊的学生和本书的编者,重新整理罗伊从1964 年至今近50 年的学术文章及作品图片,并委托合作出版社翻译成中文,将这部至今为止最完整的罗伊•阿斯科特个人论文集推介给中国的艺术爱好者。 在这部论文集中, 罗伊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被整理成为四个章节:《交互的产生》(1964—1985)、《游走的意识》(1990—1999)、《后生物文化》(2000—2009)和《衍生中的自我》(2010—2011)。第一章《交互的产生》收录了罗伊于1964年至1985年之间撰写的四篇代表性文章, 是罗伊未来学术系统构成的奠基。在这20年时间里,罗伊通过大量的个人创作,教学尝试以及理论探索,逐渐将其自身创作与研究重点引向以交互为主要行为模式,以艺术、科技与意识相交发展为基础的科技智力艺术(Technoetic Arts)。“当一个有机体知道它自己内部的秩序时,它是最有效的。”(《改变的结构》,1964) 1975年英国艺术理论家弗兰克•波普(Frank Popper)发表其交互艺术研究的代表著作《艺术、行动和参与》(Art, Action and Participation,伦敦Studio Vista 出版社,1975),将罗伊•阿斯科特定位为交互艺术创作与理论的先锋。“交互”作为罗伊毕生研究的重心,并非仅仅以一种艺术形式存在于他的创作中,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探索,主导着他生命中的每个布局。它引发了罗伊对于远程通信技术( 互联网的起源)与控制论(Cybernetics)的浓厚兴趣,更早在互联网转为民用之前即启发了他借助网络控制及虚拟世界支撑艺术创作的想象。“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为星球式交际和创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而其他交际手段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让你离开了躯体,将思想直接融入永恒的海洋。这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思想和联想。这些从众多分散地点汇聚到一起的想法,被放置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通过个性迥异的个体连在一起,因而意义和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网络催生了各种想象的交织融合,即‘联想’,具有最丰富的内涵。”(《艺术和远程通信:走向意识网络》,1984) 无论是以艺术家身份,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与米歇尔•福柯(Michael Foucault)哲学理论的影响下,发起全球性网络终端计划“文之肌理”,还是以教育家身份,于1993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创立全球第一个跨媒体交互艺术研究中心(CaiiA-STAR),利用网络特性创立新的思维、行为与合作方式,一直是罗伊推崇并坚持的人生目标。在第二章《游走的意识》中,罗伊对基于远程信息处理、电子技术之上的艺术创作形式与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尤其指出此类科技媒介介入艺术创作时所出现的作品内容缺失问题。在名为《远程拥抱中有爱吗?》(Is There Love in the Telematic Embrace?)的文章中,罗伊以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和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作品为例,阐述了作品媒介与情感表达之间微妙的关系,并论证了从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衍生的远程信息处理文化语境中,个人意识在网络媒体应用中,被集体意识(或全球意识)融合及转变的现象。与此同时,他为自身所处的时代——后生物时代,与中间陆续出现的新兴艺术创作模式提出了标准和定义,可见《技术智力美学,后生物时代的100 个术语和含义》(Technoetic Aesthetics, 100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the Post-biological Era)。而写于1993 年的《回归自然Ⅱ》(Back to NatureⅡ)和《从表象到出现》(From Appearance to Apparition)则呼吁社会关注正在崛起的生物科技及一系列人工智能开发对人类赖以生息的大自然的严酷摧毁。而依靠各类新科技进行创造的艺术家正变本加厉地打造着一个人工的自然,愚蠢地将人类与自然界原本相濡以沫的密切联系彻底分离。
我要说两句>>
欢迎您发表评论
昵称:
新手上路
购买流程
常见问题
物流方式及说明
物流范围
注意事项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银行转账
售后服务
退换货政策
发票制度
收书人姓名:
男
女
*
收书人地址:
*
提示错误信息
收书人邮编:
*
提示错误信息
收书人电话:
*
提示错误信息
收书人手机:
*
提示错误信息
收书人邮箱:
*
提示错误信息
购
买
数
量:
*
提示错误信息
付
款
银
行:
工商银行
中信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
邮政银行
提示错误信息
订
单
备
注:
注:带*号为必填项
银行汇款价格:¥40
货到付款价格:¥40